有人問54歲的南海公安分局黃岐派出所綜合管理辦主任鄺榮生,怎么保持青春活力?他邊步巡社區,邊摸著有力跳動的心臟說,若按植入1個心臟支架“減齡”10歲算,他“減齡”了50歲,“只有4歲,當然有活力了?!?/p>
有人問54歲的交警大隊西樵中隊中隊長游永漢,怎么還那么拼???他邊駕駛著警用摩托巡邏,邊望著車流說,“我給年輕隊員帶好頭,還有人敢偷懶嘛!”
有人問54歲的治安大隊民警徐倩玲,都快退休了,還學著用excel呢?她邊請教年輕民警,邊戴上眼鏡嘗試,得空了回復說,自己剛入警就學著用打字機錄入身份證信息,“現在能學多少就是多少,一點點進步也是進步?!?/p>
在南海警隊中,有這樣一支隊伍,他們和年輕民警一樣堅守崗位、巡邏執勤、調解糾紛、守護社區。他們以青春許一身警服,并為之堅守初心至今。我們習慣稱他們為“老民警”。
五四青年節到來,記者走進南海警隊,聆聽三位54歲“老民警”的青春故事。他們用行動證明:“青春”二字,不問白發,只問警心;無關年齡,只關熱愛。他們奮斗正當時,以青春的魔力定格時間的長久,留下屬于“警察藍”的時代印記。
54歲的他 戴著心臟支架奔走社區
“老鄺,快去補覺,保護心臟?!?/p>
“沒事,這宗糾紛的當事人我熟,等會再去找他們聊聊?!?/p>
又是一個通宵班,鄺榮生回到宿舍洗漱,迎面碰上同事,于是有了這樣一段對話。
54歲的鄺榮生,即便戴著5個心臟支架,依舊奔走在社區,一如當年的青春小伙。他的每一次心跳,都是為了守護家園。
鄺榮生指導隊員進行演練。
1993年,退役回鄉后,鄺榮生加入南海警隊,帶他入門的師傅是社區民警?!吧鐓^工作接觸面廣,對剛入行的我來說充滿了挑戰?!痹鐓^,鄺榮生充滿干勁。在跟著師傅清查整治、走街串巷、化解矛盾的日子里,他對社區警務工作的認識由迷惑到清晰。
當青澀懵懂的新警成長為成熟穩重的基層民警,鄺榮生依舊保持著朝氣蓬勃的干勁。辦案時,他攻堅審訊三天,成功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線,那一刻,他躊躇滿志。干技術勘查時,他從案件現場的蛛絲馬跡中發現線索,抓獲嫌疑人,那一刻,他成就感滿滿。
帶著這股干勁,2006年,鄺榮生又回到了社區民警崗位上。這次回頭,他發現,社區警務是“潤物細無聲”的,“用心扎根基層,時間會給你答案?!?/p>
當時,在鄺榮生所管轄的洞庭社區,一所學校時有打架等警情,影響校園安全和諧環境。經走訪調研、向上申請,鄺榮生把社區警務室“開”進校園。
每天上放學時間,鄺榮生帶著警輔、保安,或守在校門口,或在校園內外巡邏,還到課堂上開展安全防范宣傳?!岸颊f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學校校風扭轉以后,學校育人有安全、美好的環境,我也得到了校方和社會各界的認可?!闭f起這件事,鄺榮生仍是一臉驕傲。
但年歲漸高,長期高強度工作埋下的隱患還是爆發了。2020年,鄺榮生因突發心梗累倒在崗位上。輔警黃偉波記得,送院時鄺榮生一度昏迷,嚇得車上的同事大聲喊他“不要睡!不要睡!”
經搶救,鄺榮生靠頑強的意志力挺了過來,只是心臟植入了5個支架:“醫生說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搶救回來,我真是太幸運了。我說當時我想的是還有工作沒完成,我必須醒來?!?/p>
病愈后,鄺榮生戴著心臟支架回到崗位,該值的班不少,該干的活不落。大家爭著幫他分擔,也阻擋不了他的步伐?!坝幸淮?,為了救輕生女孩,他跑得比誰都拼,就是拼命?!本认屡⒑?,黃偉波等人看到鄺榮生身體無異常,這才放下心來。
但鄺榮生總覺得,年輕,就該是這樣子。他的青春雖已走遠、體力亦不如從前,但那顆從警的初心卻從未改變,“這身警服不允許我停下腳步?!?/p>
54歲的他 仍在路上守護路暢人安
一個轉身,在身前揮舞右手指示車輛直行;再轉身,舉起左臂指示停車。這段不足十秒的珍貴視頻,是20多年前南海首個交通手勢示范崗的運作記錄,也是屬于游永漢的“青春紀念冊”,視頻里執勤的人正是他。
青春男兒都有英雄夢。1987年,游永漢一腔熱血赴軍營,1990年12月退役后回鄉從警。自此,他將一生一次的青春交給了馬路,在車流中穿梭,在道路上巡邏,在馬路上放飛著青春夢想。
游永漢清理因臺風傾倒在路上的樹枝。
20世紀90年代,“全國交警學濟南”風起。調研歸來,南海擬在現南海大道南桂路路口設置首個交通手勢示范崗,游永漢首位“上臺”。
“沒培訓,沒經驗,就一本含文字、圖片的交通手勢‘說明書’?!庇斡罎h正青春、勇擔當,工作之余都在練習交通手勢。沒有教學視頻,他就熟讀那份“說明書”,對著鏡子一遍遍地練,再讓同事幫忙糾正?!吧吓_”執勤那天,游永漢挺直腰桿,走上崗臺,利落指揮,指引人車有序通行。
不過,最令游永漢驕傲的事,是2004年在南海公安任教官的經歷。當“教官練習生”時,他與其他“練習生”共學習,同進步;當教官時,他嚴謹教學,又不失風趣幽默,深受學員喜愛,“能得到學員的認可,是我莫大的榮幸?!?/p>
當教官光環褪去,游永漢的工作回歸日常。他依舊熱愛馬路,隨著崗位調動,他駕駛警用摩托車的足跡遍布各鎮街,任歲月染白雙鬢,拼搏之心未改。
年齡的增長,伴隨著經驗的積累。游永漢有一個小習慣,每次調崗,都會先在轄區到處轉悠,做好路面“背調”,“當交警也得入鄉隨俗,近道、要道,堵點、隱患點都得一清二楚?!?/p>
游永漢參與高考護航。
2022年,游永漢調至西樵中隊任中隊長后,在路面“背調”時,發現樵高路一個T字路口人車混行嚴重,交通隱患突出。他很快就和同事們制定了改善措施:在車道交會處設置導流島,分流車輛;取消斑馬線,引導行人向前行走斑馬線,“雖然行人要繞點路,但安全更有保障?!?/p>
22歲從警,54歲仍穿梭在車水馬龍,從一而終是游永漢對工作的態度,“希望青年民警傳承老一輩公安人實干擔當的精神,進一步開拓創新,書寫無愧于時代、無愧于歷史、無愧于人民的青春篇章?!?/p>
54歲的她依然拼搏在從警路上
“玲媽,這個線索斷了,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走?”拿到資料后,徐倩玲戴上近視眼鏡,仔細研讀起來。
一副近視眼鏡,見證了徐倩玲逐夢南海警隊的青春足跡。1989年加入南海警隊后不久,在戶籍科的徐倩玲和同事接到了一項重任:身份證制卡逐步數字化,每年1萬多張新領補領的身份證都要用打字機逐字敲在身份證底卡上。
每制作一張身份證,徐倩玲要仔細辨認填表信息,再按表格信息制成底卡。長期盯著鉛粒打字機,她發現,眼前越來越模糊,一查才知道已經近視200多度了,“當時只想著我們多制一張,就多一位群眾早日拿到身份證,現在想想是真的拼?!?/p>
2009年,徐倩玲調至桂城育才社區任社區警官??粗宰约好置纳鐓^警務室,徐倩玲略有忐忑,但還是大步邁了進去,“我可不能砸了招牌?!?/p>
育才社區被華陽橋一分為二,人員復雜,因有不少金融機構,電詐警情頻發??删o人員就那么幾個,徐倩玲轉變思路,率先運用群防群治理念守護社區平安。她聯動社區治保力量加強社會面巡邏,積極與銀行機構聯動,提醒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并勸阻可能遭遇電詐的市民,為民警爭取勸阻時間。警民合力,凝心守護轄區平安。
在社區,徐倩玲的每一件“小事”,都辦到群眾心坎里。一次走訪中,徐倩玲遇到了“流浪兒”小周(化名)?!八拘圆粔?,但沾染了一些壞習慣,我想助他回到正途?!毙熨涣嵯駤寢屢粯右龑Ы逃≈?,幫他解決衣食問題,助他重回校園,學習技能,如今小周已經能獨自立足社會。因為這件事,大家都親切地叫她“玲媽”。
也因為有了社區警務工作經驗,徐倩玲后來調任治安大隊一中隊副隊長,深化社區民警專職化工作時,顯得游刃有余。她積極選樹典型,規范社區警務室硬件建設;出解讀指引,組織交流培訓,營造比學趕幫超氛圍,努力把警務室建設成社區民警深入轄區訪民情、聽民意、保民安、解民憂的平臺。
用積極的行動,影響身邊的人,這是徐倩玲的準則。民警黃永濱調入一中隊,她手把手幫帶社區警務工作,助他成長為社區警務的行家里手。民警徐嘉銳不擅處理疑難雜癥案件,她知無不授、授無不盡,培養他獨當一面的能力。
即便年過五旬,她仍會因工作需要到全國各地出差,一去就是一兩個月,“有一分熱,發一分光,現在我還能在工作崗位上閃耀青春之光?!?/p>
五四青年節,三位54歲民警通過他們的青春故事,詮釋一句話:我們都會老,但“警察”永遠青春。在南海警隊,從“60”后到“00”后,一代代警輔承載著責任、使命、夢想、囑托,初心未改,風雨兼程,用心用情書寫著“警察故事”。
致無悔青春,敬拼搏青年。愿你歷盡千帆,歸來仍是少年。
文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楊慧 通訊員陳思穎
圖/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黃永程
(編輯:梁智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