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一”假期已至,迎來了新一波消費潮。近日,中國消費者協會溫馨提示,倡議消費者在假期出行、購物時踐行綠色消費的理念。(4月25日 羊城晚報)
作為傳統的消費黃金周,“五一”假期蘊涵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。但每到這個時候,一些不良風氣和市場亂象總是借勢抬頭。譬如,一些人愛“面子”,講排場擺闊氣,鋪張浪費搞攀比;歪解“盛情款待”,把聚餐搞成“剩宴”,甚至吃一半丟一半。再如,一些商家瞅準節日商機,再掀商品過度包裝之風。凡此種種,都消解著假期的文明與精彩。
我們應繼續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,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:外出就餐,爭點小份菜,杜絕“舌尖浪費”;商場購物,認準綠色、低碳標識,盡量選購節能、環保產品;綠色出行、低碳乘車,降低對環境的負擔……這不僅可以節省金錢,更是一種對資源環境的保護,對未來世界的負責。
實際上,樹立綠色理念、推動綠色消費,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,對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。近年來,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,從擴大綠色低碳消費產品的有效供給,到鼓勵人們自覺選擇包裝簡約、質量過硬的商品,抵制那些奢侈浪費的包裝產品,摒棄虛有其表的“面子工程”等多個環節入手,全方位地促進綠色消費的發展和升級。
特別是在“雙碳”目標引領各行業謀轉型求發展的大背景下,我國的綠色消費市場正在加速發展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倡導綠色消費,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。去年發布的《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》更是提出了明確的目標:到2025年,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將初步形成;到2030年,綠色消費方式將成為公眾自覺的選擇,綠色低碳產品將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,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將基本形成,同時,綠色消費的制度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也將基本完善。
這樣的目標令人備受鼓舞。然而,我們也必須看到,盡管綠色消費理念愈趨普及,上述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現象仍然存在。讓推動綠色消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消費理念和自覺的消費行為,不僅需要在消費領域進行深刻的變革,更需要實現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全面綠色轉型。為此,我們一方面要從供給側發力,擴大綠色低碳產品的供給和消費。比如采取政策激勵措施,引導企業提升綠色創新水平,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和制造,同時強化低碳、零碳、負碳技術、智能技術、數字技術等方面的研發、推廣和應用轉化等措施。
另一方面,要大力宣傳教育,幫助公眾正確理解綠色消費的涵義,糾偏傳統認知中的誤區。在引導綠色消費方面,可以采用消費補貼、積分獎勵、定點售賣等多種方式,鼓勵居民自覺開展綠色購物,積極嘗試綠色生活,從而在全社會培育生產和消費綠色低碳產品的內生動力。
全面促進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升級,需要從政策體系、產品供給、移風易俗等多方面著手,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和共同維護。只有人人倡導綠色消費,抵制不良行為,才能夠在全面綠色轉型的過程中,讓綠色消費成為一種蔚然成風的生活方式。
文/孔德淇
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,不代表本網觀點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,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,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(編輯:林茵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