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?!苯?,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》,《方案》提出,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,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。歷史明證,所攻克的各種“疑難雜癥”,無不浸潤著調查研究所得來的智慧、所付出的努力,調查研究越精準,駕馭發展越到位。
調查研究“去虛向實”,才能找到成事之道的出發點。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。焦裕祿曾說:“調查時一定要實事求是,不擴大也不縮小,是什么情況就是什么情況,不要先劃一個圈圈,以自己主觀想象去收集材料?!边z憾的是,有的調研還存在“出發一車子、開會一屋子、發言念稿子”的現象,把調查研究形式化、向虛化了。其實,調查研究,就是多接地氣、沉到一線去看實地、聽實話、察實情,想方設法掌握全面、真實、豐富、生動的第一手材料,避免關起門來自說自唱、異想天開。只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去想問題、作決策、謀發展,干事創業才能水到渠成、馬到功成。
調查研究“去淺向深”,才能找到矛盾之源的突破點。涉淺水者得魚蝦,涉深水者得蛟龍。深入調查研究,才能摒棄“情況不明決心大、心中無數點子多”的盲目和任性,才能把“高手在民間”變成“高手在身邊”。1930年5月,毛澤東曾在江西尋烏進行深入系統的社會調查,寫出經典之作《尋烏調查》。2013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實地調研,首次提出了“精準扶貧”的重要論述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,“深入調研”是必有之義。眾所周知,“走馬觀花”“蜻蜓點水”“打卡留影”式的調研,往往只看到一些花瓶和盆景,難以看清后院和角落。去淺向深找到矛盾之源,需要“走遍千山萬水、說盡千言萬語、想盡千方百計、吃盡千辛萬苦”,最后才能取得“真經”。
調查研究“去偽存真”,才能找到決勝之機的火力點。馬克思曾說:“問題就是公開的、無畏的、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?!眴栴}是時代的聲音,調查研究歸根到底應該善于傾聽時代的聲音,聆音察理,順潮揚帆。應迎著難題上,奔著困難去、解開問題鎖。當然,要撥云見日、洞察本質、把握規律,就得有去粗取精、去偽存真的本領。高質量調研,得在“真”上下功夫。聽真話、察真情,真研究問題、研究真問題,“真”才是調查研究的價值取向。把握了事情的真相、找到了發展的真理,才可能有“真招”亮出。
“一語不能踐,萬卷徒空虛?!卑l展才是硬道理。顯然,調研不是靶向中心,形成調研報告也不是調研的“終點”,不求發展的調查研究是坐而論道,是形式主義,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謀求發展、造福社會。衡量調查研究質量高不高、效果好不好,不是看調查研究的動靜大不大、報告長不長,關鍵在于問題破解了嗎,發展起色了嗎。就此而言,調研形成的建議必須符合實際、兼顧訴求,切實可行,把群眾的“煩心事”辦成“滿意事”,把“問題清單”變為“成果清單”,進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“時代是出卷人,我們是答卷人,人民是閱卷人”,調查研究就是一個“答卷”的過程。用好調查研究“傳家寶”,才能答好謀事之基、成事之道的調查研究之卷。讓我們以調查研究的“金鑰匙”,不斷打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“便捷門”。
文/毛巴總
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,不代表本網觀點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,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,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(編輯:歐肖鈺)